撰文:Tim Connolly | 图片采集与翻译:ZWO小编
Tim Connolly是一位来自美国的朋友,同时也是我们ZWO的天文爱好者。
Tim Connolly:首先,得感谢ZWO研发的ASIAIR,让拍彗星变得如此简单。Skysafari里有准确的彗星数据库,加上ASIAIR的解析,寻找彗星既好玩又简单。
2018年12月7日晚,晴朗无月,我架起我的C925HD望远镜和CGEM DX赤道仪,并且给我的C925HD安装了Hyperstar F2.2减焦器。
我打算用ZWO ASI294MC Pro相机来拍摄彩色照片,另外,50mm的导星镜和ASI224MC相机用来导星,所有相机和赤道仪的线缆通过ASIAIR连接。
给赤道仪上电后,先让赤道仪回到零位,然后准备开始。
在我的iPhone X上,打开ASIAIR应用,设置连接好所有相机和赤道仪,然后用北极星作为目标在屏幕上进行对焦。
我选了0.5秒的曝光时间,然后开启自动直方图拉伸功能。把对焦的绿色方框挪到北极星的位置,然后打开对焦界面查看HFD值来进行对焦(注:HFD值越低说明焦点越准确)。
我不断调焦,让HFD值尽量的小,但也别和视宁度太较真。我一直对焦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然后把器材留在外面,自己钻进屋里。听说,ZWO正在研发一款配合ASIAIR的电动调焦。电调焦上市之前,我还是得待在外面,手动给望远镜对焦。
回屋以后,我开启了我的WiFi扩展器来增加5G信号范围。在舒适暖和的房子里,我打开了Starseek的APP,一个类似SkySafari的应用软件。我在这个软件里连接了赤道仪,并从网上更新了太阳系数据库,确保彗星的坐标准确。
我操作望远镜自动对准46P彗星,并拍了一张5秒钟的预览照片。预览看到了彗星,而且位置离屏幕中心已经很近了,稍微用软件里面的赤道仪手动控制将彗星放到市场正中央。
然后我尝试了不同的曝光时间,和高中低三种增益。最后,我感觉使用中增益,曝光30秒对于我的F2.2焦比望远镜效果相当完美。一切都确认OK,我打开导星界面。
在导星界面点击开始导星校准后,又切换到拍摄界面设置计划拍摄的条目,在计划拍摄里设置好目标名称,曝光时间,拍摄张数,BIN,最后确认了一下图像的类别是亮场没错。
接着,拍摄张数设置好了30张后,切换回到导星界面。这时候导星校准已经完成并开始自动导星了。我顺便清空了一下导星曲线图,让误差记录重新开始。
对导星误差RMS小于2这个数据我相当满意,于是切到计划拍摄界面并点击开始拍摄。图像会储存到ASIAIR上的SD卡里面,现在这张SD卡还有25GB的可用空间。
我还有三张备用SD卡,都装好了ASIAIR系统,以防万一拍摄中SD卡出问题或者空间不够用。30张的计划拍摄完成后,我开始拍摄校准帧(暗场、偏置场、平场)。然后,把SD卡从ASIAIR上取出来,用读卡器将图像数据传到电脑上。
从前我用的是Deep sky stacker和photoshop来处理图像。现在嘛,图像校准,叠加和后期处理都是用Pixinsight。
这是最终的处理效果,46P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