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采访的是Sergey Trudolyubov,一位来自菲律宾的天文摄影大师,也是2020 ASIWEEK 天文摄影大赛第44期的冠军。
下面是本次采访原文:
嗨,我是Sergey Trudolyubov,住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47岁,前职业天体物理学家,一名狂热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天文摄影师。
夜空中的各种奇观总是令我非常着迷,从童年时候起,我就很好奇各个不同的天体之间是如何工作的。这种好奇驱使着我从事天体物理学的科学事业,天文对我来说是一辈子的执着和激情。
虽然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处理和分析多波长天体数据,但我对用业余望远镜和相机获取拍摄数据这件事也一直抱有热情。很小的时候我拥有一台望远镜,我那时候就尝试着胶卷成像。之后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中断,我开始使用数码相机和CCD、CMOS相机重新拍摄。
用数码相机用了4年,我终于决定投入到CCD/CMOS成像领域,我的第一张CCD照片花了很长时间,前后大概有3个月一直在收集、处理数据。不同于视觉观测和单反摄影,CCD/CMOS天文摄影有太多地方需要学习了。
一些用老单反和CCD相机拍摄的照片:
月面,器材:8″ SCT f/10 + 佳能7D
M51,器材:米德8″ SCT f/6.3 + 索尼A6000
M81,使用130mm Stellarvue SVA130T折射镜和黑白CCD相机拍摄
我有好几架望远镜和相机镜头用来摄影,包括130mm和80mm的三片式APO折射镜、10”牛反、里奇–古雷季昂望远镜(Ritchey-Chretien astrographs)、以及一个老的8”施卡,一系列中短焦镜头。重型Orion HDX-110 EQ-R赤道仪提供了出色的成像平台,可以在地面使用,虽然很重,但还是可以操控的。要是用到焦距更短的光学系统的话,则搭配相对而言比较便携的艾顿CEM-60EC赤道仪。
过去几年,我主要使用ZWO的ASI183MM Pro和ASI1600MM Pro相机。最近我又新增了ASI290MC和ASI290MM两个相机,用于较明亮的深空天体和太阳系天体的短曝光幸运成像。
NGC7331,器材:250mm Lacerta PhotoNewton astrograph + ASI183MM Pro
对于不同的拍摄目标,器材当然是不一样的。拍摄深空目标时我最常用的设备如下:
中焦设备(用于拍摄星系和比较集中的群体目标、ARP天体、球状星团、较小的超新星残骸)
#1:
望远镜:250mm f/4 Lacerta PhotoNewton astrograph
相机:ASI183MM Pro或者ASI1600MM Pro
导星:Orion StarShoot或者ASI290MM
赤道仪:Orion HDX-110 EQ-G
中焦设备 #1
#2:
望远镜:130mm f/7 Stellarvue SVA130T 三片式APO,加上x0.72减焦镜的话焦比就变成f/5
相机:ASI183MM Pro
导星:Orion StarShoot或者ASI290MM
赤道仪:Orion HDX-110 EQ-G
短焦设备(用于拍摄较大的开放恒星团、发射星云、反射星云、中等大小的超新星残骸):
望远镜:80mm f/5 信达Esprit 80ED 三片式APO,加上x0.65减焦镜则变成f/3.5
相机:ASI183MM Pro
赤道仪:艾顿CEM-60EC
短焦设备
广域设备(用于拍摄大型银河星云,包括大视直径的超新星残骸):
望远镜:Rokinon 135mm f/2 ED UMC镜头/Starizona LensSlider
相机:ASI183MM Pro或者ASI1600MM Pro
赤道仪:艾顿CEM-60EC(无导星),或者用上面的中焦设备里用的赤道仪
广域设备
NGC772(Arp 78)和它的同伴NGC770,器材:250mm Lacerta PhotoNewton astrograph + ASI183MM Pro + Astrodon Gen2 E-Series LRGB滤镜
这要取决于拍摄什么目标,比如说我要拍摄中等视野(视野小于1-2度)的明亮目标,那中焦或短焦的三片式APO是首选;如果要拍摄大多数星云和比较暗淡的目标,那一个口径8”经过良好校准的牛反将很有用户,它能帮我在短时间内收集足够的光子,并提供良好的图像分辨率;而对于比较小的目标,我则倾向使用口径比较大比如说10”RC或者牛反望远镜。
广域天鹅座环,HaOIIIRGB,器材:Rokinon 135mm镜头 + ASI183MM Pro
因为天气不稳定和风的影响,整个数据获取过程大概持续了三个月(从2月到4月)。最终图像结合了LRGB和Ha数据,都是用ASI183MM Pro拍摄的。亮场拍摄时增益0,RGB和Ha拍摄时增益分别是53和200,LRGB每通道单次曝光300s,Ha通道单次曝光600s。
后期处理时,我对这个正有恒星形成的旋涡星系,采用了之前建立好的比较完善的处理流程。在DeepSky Stacker里叠加单通道的L, R, G, B和Ha数据,PixInsight完成接下来的处理工作,Photoshop最终修饰。为突显那片恒星形成区域和它的旋臂,我将Ha数据添加进R通道,再通过反卷积和线性多尺度变换(Multiscale Linear Transform)增强中心区域的细节和颜色对比。此外背景区域和星系本身我都分别做了降噪处理。
虽然天气状况和大气稳定度很不理想,但是好在ASI183MM Pro的灵敏度很好,噪音很低,望远镜焦比比较短,再加上先进的后期处理软件的帮助,所以我最终还是成功创作出了这张高分辨率M106深空图像。
除了架设器材,天文摄影还有很多东西都要留心,比如说设置正确的相机后截距、电缆和电源管理、导星等等,后期处理也真的很难。尽管我之前在高级图像处理上有些经验,但从头学起PixInsight和其他软件,还是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这么多年,我尝试过各种天文软件和工具,然而对新方法以及提升图像处理水准的需求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我没有老师,PixInsight论坛、CloudyNights上的帖子和其他的天文摄影网站,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构建器材和后期处理的想法。这些论坛和网站上有很多经验丰富的天文摄影师,总是毫不吝啬地分享他们的知识。
广域Sh2-240意大利面星云,HaOIIIRGB,器材:Rokinon 135mm镜头 + ASI1600MM Pro
就我个人而言,即使我用了窄带数据,我也希望能让图像看起来更自然。我尝试根据天体的物理特性来校准颜色。考虑到降噪和过度处理的可能,步骤越少越好。一直以来,我都在曝光更长一点时间,收集尽量多的数据,以在需要时支持无损图像锐化、画质增强(比如说反卷积)和更高质量的降噪效果。对我来说,后期处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创造一张这样的图像:看起来很自然,然后在以全分辨率展示给大家时,也不暴露出过度处理的痕迹。
NGC4725,NGC4712,器材:250mm Lacerta PhotoNewton + ASI183MM Pro
我的90%深空图像是在离家80km的黑暗地方拍摄的。当月光很明亮的时候,我会开到小镇的另一边,那里的天空比较澄澈。有时我也会开启冒险之旅,去一些真正黑暗的天空下,比如说几百英里外的犹他州偏远地区。
生活在新墨西哥州其实还是个很幸运的事情,黑暗的拍摄点之间的距离不是很远。不过也并非毫无隐忧,这几年光污染越来越严重,情况正在变糟。
M20三裂星云,器材:130mm Stellarvue SVA130T(f/7)+ ASI183MM Pro + Baader LRGB滤镜
从去年以来,我一直在用我的中焦牛反拍摄相互影响的特殊星系。这些目标的挑战难度很大,因为它们之间大多数视直径比较小,同时需要高分辨的成像系统。我直到最近才开始用专业的望远镜和其他设备来拍摄这些星系。这里的其他设备就是指我的ZWO CMOS相机,它们的高分辨和高灵敏度让捕捉星系细节不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话虽如此,最近我们这里的大气情况并不是很好,大气湍流和长时间曝光对跟踪的压力,依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NGC 3718和NGC 3729,设备:250mm F4.0 Lacerta PhotoNewton + ASI183MM Pro
今年的另一个长期拍摄计划是拍摄银河系的超新星残骸,这些超新星残骸中有不少的视直径比较大,只需要广域设备就能拍摄。另外一些则视直径很小,需要更高的分辨率。
其中一个比较小也比较暗淡的目标:Cassiopeia A,图像如下:
年轻的Cassiopeia A的SII/OIII/RGB图像,设备:250mm F4.0 Lacerta PhotoNewton + ASI183MM Pro
除了这两个拍摄目标外,宇宙中还有许多壮观的目标可以挑战,不管什么季节,只要你想拍,总有目标!
目前我有4个ASI相机:ASI183MM Pro、 ASI1600MM Pro、ASI290MM和ASI290MC。除此以外,还有ZWO的各种配件:EFW、OAG、ADC、镜头接环以及靶平面调节环等。最近我还将ASIAIR PRO收入囊中,和我的便携装备搭配在一起。
从第一次在网上看到ZWO产品的高评价和高质量图片之后,我就开始陆续购入你们的相机和配件,到现在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
M104草帽星系,器材:250mm Lacerta PhotoNewton + ASI183MM Pro
ASI183MM Pro是我最喜欢的goto相机。灵敏度很高,像素尺寸适中,非常全能。
M51涡状星系,LHaRGB,器材:130mm Stellarvue SVA130T折射镜 + ASI183MM Pro + Astrodon Gen2 E-Series LRGB + 5nm Ha滤镜
ZWO一直在提供质高价美、使用了最新传感器的相机,给业余天文摄影圈带来先进的成像技术,你们用出色的工作赢得了广大业余天文爱好者的欣赏,非常棒!我比较希望有一个中等尺寸的传感器、16bit ADC的黑白相机,我想着这应该也是对ZWO的深空相机产品线的有力补充。
IC443银河超新星遗迹,HaRGB,器材:信达Esprit 80ED APO + ASI183MM Pro
更多照片可以前往我的Astrobin主页查看:
https://www.astrobin.com/users/strudolyub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