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我们的用户们更多的接触到海内外的各位天文大师,了解天文大师们的故事,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
小编决定,每周采访一位国际天文大师,给大家带来“新鲜滚烫”的采访稿。
本期采访的是Luca Marinelli,一位来自美国的天文摄影大师,也是2020 ASIWEEK 天文摄影大赛的冠军。
下面是本次采访原文:
Q1:首先恭喜你获得了本期ASIWEEK的冠军!能先和我们介绍一下自己吗?
我是卢卡·马里内利(Luca Marinelli),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1995学校毕业后移居到美国。我有一个物理学的博士学位,目前在纽约尼什卡纳镇的GE研究所从事医学影像研究工作。我已经结婚了,有两个可爱的小孩,7岁的Nico和5岁的Matteo,他们和我一样热爱夜空,尤其喜爱行星,现在这两个小孩已经可以独自找到木星、土星和火星啦。

Supernova remnant CTB1 (HOO-RGB stars). 器材:TS ONTC 10in f4 + ZWO ASI1600MM Pro + AP 1100GTO + Astrodon滤镜。累计时间52 小时。
Q2:从1-10,给你对天文摄影的热爱程度打分的话,你会打多少分?
绝对有10分!我对爱好的追求往往都很投入,天文摄影也不例外。从小学开始我就很热衷于摄影这门艺术,后来拍摄的探险和自然摄影照片也经常在各种指南书和杂志中发表。三年前,Nico快要满4岁的时候,我老婆和我决定购买一个小型望远镜,看看月亮和行星。一番研究之后,我选择了星特朗NexStar 102 SLT。刚一架设好望远镜,我就把单反装了上去,可惜拍摄结果并不太好。不久之后,我购买了第一台赤道仪,开始使用单反镜头拍摄夜空。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蟹状星云(M1). SHO-RGB合成. 器材:TS ONTC 10in f4 + ZWO ASI183MM Pro + AP Mach1GTO + Astrodon滤镜. 累计30小时.
Q3:你的器材有哪些,能给我们展示一下吗?
目前,我的滚盖式天文台里架了两个赤道仪,Astro-Physics Mach1GTO和Astro-Physics 1100GTO。两个望远镜,广域的Takahashi FSQ106和TS-Optics的10”/f4牛反。牛反上装了一个TeleVue Paracorr Type 2彗星矫正镜。考虑到我家这里城郊的天空平均质量并不是很好,我通常会在拍摄的时候加上窄带滤镜。

面纱星云(NGC 6960, NGC 6992, NGC 6979). HOO-RGB结合. 器材:Rokinon 135mm f/2 + ZWO ASI183MM Pro + Skywatcher EQ6R Pro + Astrodon滤镜. 累计时间:11小时.

TS ONTC 10in f4 Newtonian + ZWO ASI1600MM Pro
Q4:你的家用天文台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建了天文台之后确实有感觉天文摄影简单了很多吗?
去年春天,我萌生了在自家后院建立天文台的想法,然后在去年一整个夏天,我都在和当地的承包商合作设计卷盖式屋顶天文台。我在里面放了两个混凝土墩和一个电动开关门,用以控制屋顶的开合。屋顶自动化由互动天文(Interactive Astronomy)的SkyRoof和SkyAlert系统控制。之前没有天文台的时候,我在后院里的每个拍摄夜晚,都要重新架设并拆卸器材,即使用了一些加快流程的小花招,整个过程还是很漫长繁琐,现在有天文台了,我感觉我的天文摄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我甚至可以在阴天的时候,趁着云层散开的短暂间隙拍一小段夜空。天文台随时都可以工作,而我需要做的就只是点几下鼠标,打开电源、开始拍摄。还有一点很好的是,该天文台虽然不受天气控制,但我每次打开屋顶的时候,所有的光学器件都会几乎立马加热好。
自从建立了天文台之后,我可以挑战一些更高难度的目标,积累更长的曝光时间。而且得益于混凝土墩的稳定和防风,同样的光学器件和赤道仪,现在捕捉的数据质量也大幅度提升了。

我的后院家用天文台
Q5:几乎所有人都说天文摄影入门难度很高,你一开始是怎么克服这种难度的呢?
因为我的研究专业和工作经验,我在信号处理、光学器件和控制系统等方面有一定的技术背景,所以天文摄影的图像数据采集、校准、基础处理的机制对我来说并不难理解。此外,我之前的自然摄影经验也给我积累了一定的美学素养。对我来说,真正比较难的部分是对天文图像数据更精准的控制,这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学习掌握。
随着新技术的掌握、新摄影工具/软件的出现,我在星点形状、色彩、色调渐变和背景信号等级等方面也在不断提升。

风车星系 (M101). Ha-LRGB结合. 器材:TS ONTC 10in f4 + ZWO ASI1600MM Pro + AP Mach1GTO, Astrodon filters. 累计曝光20小时.
Q6:你通常会花费多长时间在后期处理上?你认为后期处理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看情况,有些图像的处理非常简单,特别是目标比较明亮的时候。有些图像的处理难度则比较大,比方说马赛克拼接和宽带窄带数据混合。我比较喜欢将整个后期处理过程拆分成好几个文件,这一段处理好了,保存,然后接着处理下一段。
当我处理完整个图像后,如果第二天回头看仍然满意的话,我会觉得自己处理得不错,但有时在经过一夜香甜的睡眠后,我回头看前一天晚上的图像,也会决定退几步处理甚至推翻重来。
根据我的经验,我可以说谨慎的图像校准和长时间的累计曝光,是成功的天文图像的基石。我通常都会严格挑选高质量的帧,一般空间细节和信噪比不好的帧我都会舍弃不用,有时候我会舍弃全部曝光帧的30%,甚至更多,我觉得这都是有必要的。

Sh2-129 & Ou-4. HOO-RGB 结合, 2块马赛克拼接. 器材:Takahashi FSQ106EDX4 + ZWO ASI1600MM Pro + Skywatcher EQ6R Pro + Astrodon滤镜.累计曝光46小时.
Q7:玩了这么多年天文摄影,有什么比较难忘的经历可以和我们分享吗?
去年夏天,我在纽约的阿迪朗达克斯山脉那方极暗天空下,和家人一起度过了一次难忘的经历。那时候新智彗星正在趋近最亮点,于是我在出游前带上了赤道仪和牛反望远镜。然而,我没有带相机,因为有家人在旁边,实际拍摄会很困难,所以我还是咬牙把相机放在了家里。日落之后,云层消散干净,银河熠熠发光,甚至在地面上投下了影子。新智彗星的彗尾在夜空中清晰可见,巨大无比。透过目镜,我能看到它明亮无比的绿色核心。那天晚上,我在10寸牛反上花了好几个小时,就单纯观看夜空、观看各个星体目标。阿迪朗达克斯山脉的天空质量棒极了,这是我有生以来最难以忘怀、最震撼的观星之夜。

M13. 器材:TS ONTC 10in f4 + ZWO ASI1600MM Pro + AP 1100GTO + Astrodon滤镜. 累计曝光15小时.
Q8:你是怎么认识ZWO的呢?你的第一个ASI相机是哪个型号,当时为什么买它?
我一开始用的是ZWO的导星相机,先是ASI120MM Mini,和单反搭配一起使用,然后又购入了ASI290MM Mini。ASI183MM Pro是我的第一个CMOS冷冻相机,它的小像素让我非常喜欢,和Takahashi FSQ106搭配起来效果很好,并且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入门相机。之后,我又购买了ASI1600MM Pro,这是我最喜欢的冷冻相机,特别是和我的TS ONTC牛反搭配使用的时候,效果很好!它辉光低、灵敏度高,很适合窄带摄影。
最近我又购买了ASI294MM Pro,新一代的背照式传感器威力十足,我感觉它正在替换我的ASI1600MM Pro。
除了以上这些,我还有一个全画幅相机ASI6200MM Pro,目前我正在用它替代CCD相机,和Takahashi FSQ106一起搭配使用。
今年春天,我还买了一台ASI178MC Pro,和显微镜搭配使用,它的小像素和高位深很适合显微镜观测。

Q9:你拥有这么多相机,哪个相机在你心中占据最特别的位置?
目前我心目中的Top 1绝对是ASI1600MM Pro,我的绝大多数最棒的深空照片都是用这台相机拍摄的。虽然它在拍摄亮星的时候有些微透镜效应,但它仍然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相机,可以捕捉非常出色的数据。

涡状星系(M51). Ha-LRGB结合. 器材:TS ONTC 10in f4 + ZWO ASI1600MM Pro + AP Mach1GTO + Astrodon滤镜. 累计曝光16小时.
Q10:有什么过来人的经验可以给想要购买人生中第一台ASI相机的新手嘛?
我建议新手一开始不要太纠结于不同型号的ASI相机和它们的技术参数等,因为实际上所有的ASI相机都可以产出非常棒的图像。你需要关注的是相机的像素大小,合适的像素大小和你的光学器件搭配时,可以在有限的拍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捕捉高质量的天文数据。
此外,虽然我基本上都在使用黑白相机拍摄,但是新生代的彩色相机,比如说ASI2600MC Pro也是很不错的深空相机,特别是在夜空质量不错的时候,它和快镜的搭配使用效果惊人——可以肯定地说,它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宽带摄影的极限。
IC63 & IC59. Ha-RGB结合. 器材:Takahashi FSQ106EDX4 + ZWO ASI294MC Pro + ASI1600MM Pro + Skywatcher EQ6R Pro + Astrodon Ha滤镜. 累计曝光14小时.
Q11:有没有什么意见反馈可以给ZWO呢?
作为用户,我们总是能轻松和ZWO取得联系,并得到迅速反馈,这一点让人很高兴。更令人高兴的是,你们推出了如此多出色的冷冻相机,还在逐渐扩大的天文摄影圈子和索尼这样的大芯片制造商之间搭建了桥梁,为众多天文摄影师的传达心声,让芯片制造商意识到我们的需求、关注到天文专用器材的技术特性。现在有一些大芯片制造商已经在发布没有拜耳矩阵的传感器了,这让我很受感动,我很希望未来这一趋势能继续下去。

IC 5146 & Barnard 168广域. Ha-LRGB结合. 器材:Takashashi FSQ106EDX4 + ZWO ASI1600MM Pro + Skywatcher EQ6R Pro + Astrodon滤镜. 累计曝光21小时.
Q12:提及到天文摄影圈子,你又是怎么看待它的未来呢?
数字成像是天文摄影领域内的一场革命。今天我们使用小型光学系统所获得的图像,足以秒杀过去三十多年里用专业望远镜和胶片拍摄的图像。CCD传感器正在被淘汰,而CMOS传感器正在历经一场新革命——一场降低天文相机价格、逐步支持大型成像设备的新革命。复杂计算资源的广泛可用性也使得人工智能算法处理图像成为可能。就当前来说,拍摄数据和图像处理软件的获取门槛已经降低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越来越多的天文爱好者得以拥抱天文摄影这个爱好,这在以前是绝对无法预料的一件事情。
一种新潮流、新思想正在出现:消除技术障碍,让之前只有少部分天文学家才能获得的高质量星体拍摄数据和复杂图像处理技术,变得更面向大众化。这种新潮流新思想正在给天文摄影领域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将推动着天文摄影未来的持续发展。
玫瑰星云(NGC 2244). SHO. 器材:TS ONTC 10in f4 + ZWO ASI1600MM Pro + AP Mach1GTO + Astrodon滤镜. 累计曝光20小时.
Q13:2020年刚刚结束,回顾这一年,你主要获得了哪些成就?对明年有什么计划和目标吗?
2020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平衡家庭和工作变成了一件比较难的事情,极大程度上压缩了我的天文摄影时间。尽管如此,每当我拍摄星空的时候,看着图像一帧一帧地获取,我都会感到很享受,这个过程治愈了我的很多伤痛。总的来说,我没有错过很多晴朗的夜晚,只是后期处理时间确实不太够。这也是我为什么今天没能出太多图的原因。不过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我感觉今年我的个人处理风格提升了很多。
2020年,我的照片三次被选中为Astrobin的“每日图像”(Image of the Day),这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荣誉。然后ZWO的ASIWEEK也选中了我的NGC 6979,这也让我非常激动。
2021年我应该既会继续拍摄一些经典的星体目标,也会探索一些比较罕见的目标,拍摄我很喜欢的Sharpless目录星体以及其他一些新发现的行星状星云。

NGC 6979. HOO-RGB集合. 器材:TS ONTC 10in f4 + ZWO ASI1600MM Pro + AP 1100GTO + Astrodon滤镜. 累计曝光19小时.